Journal|以眼為尺,精準掌握小數點後兩位的細膩度
由於擁有工業設計的背景,創夏設計創意總監擅長用眼睛作為游標卡尺,日常生活保有以目視、身體量測尺寸的習慣與練習,從空間的面寬、高度,至桌椅之間的高度落差,都能保持對比例、尺寸的敏銳度,他認為自己的敏銳度來自於過往工業設計訓練而來的累積,再將之內化運用在室內設計技巧上,就好比高級訂製服的概念,每一吋布料、每一顆鈕扣的間距、每一個細節都要做到零誤差的量身打造。
為了更深入了解不同背景與實務經驗的養成,以下將針對創意總監在設計中對尺寸的具體運用與思考進行深入探討:
Q1. 設計學習背景或實務課程與經驗如何影響對尺寸的理解與運用?
工業設計涵蓋的範圍廣泛,從大型交通工具、生活產品(如:家具),到人所使用的配件(如:眼鏡、手錶),再到3C用品(如:手機),甚至是異材質的運用,像是手機玻璃面板和金屬的交接,無論品項大小都需要透過很精密的設計、精確的定位才能生產,無論品項大小,都需要透過精密的設計和精確的定位才能生產。當這樣的學習經驗延伸到空間與人結合的室內設計時,總監才能在尺度和細節上有更細膩的掌握。
Q2. 是否有常用的尺寸數字或比例原則?怎麼找到這個尺寸或比例原則?
總監認為比例原則並沒有固定的數字,真正的答案應該回歸到「人」身上。每個人的考量與喜好都不同,尺寸數字也隨之變化。他經常使用四個觀察心法來幫助理解業主的需求:首先,從業主與公司面談後的體驗反饋入手,像是桌椅的高度、洗手間、吧檯的使用便利性,進一步釐清他們對舒適感的想法;其次,從業主常去的旅遊地點中梳理出他們偏好的設計風格;再者,透過觀察業主喜歡的餐廳、咖啡店等地方,探尋他們喜好的空間氛圍;最後,從業主關注的社群KOL的喜好中推知他們嚮往的生活樣貌。
比例原則沒有正確數字,答案應回歸到「人」身上,依照使用者的需求、喜好精準設定適合的配比,才是最舒適的尺寸。
櫃體和層架的尺寸會影響收納、展示物品的擺放,在尺度上會以深度35公分、高度40公分為配置。
Q3. 住宅設計中,哪些人體工學尺寸最關鍵?
在住宅設計中,總監認為人體工學尺寸與「體感舒適」息息相關,並歸納出常用的相應尺寸:房門實內寬度90公分、桌高73公分、桌椅高度差30公分、通道120~130公分、廚具高度90公分、吧檯105公分、洗手槽90~92公分、櫃體深度35公分及高度40公分、吊燈高度80~83公分。不過,這些尺寸僅為通用參考,並非唯一準則,仍需依使用者的身高與個人喜好調整。至於電視與家具的擺放位置與距離,則應根據個人體感與空間大小進一步配置與定位。
門的寬度應扣除門框厚度,以實內寬度90公分為主,整體視覺比例更加協調、走動也寬敞舒適。
空間過道以120~130公分、玄關通道以180~220公分最佳,尺度上能容納兩個人並肩寬闊而過,動線順暢、視野開闊。
Q4. 如何根據不同使用者調整設計尺寸?有沒有自己的一套計算公式可分享?
對於兒童與長者的使用需求,總監認為最重要的是使用便利性。小朋友成長速度快,尺寸應保留最大彈性,適合運用活動家具,讓配置能隨年齡與興趣調整或更換;年長者則需考量無障礙空間設計,例如全平面無門檻,過道寬度至少保持在90cm以上。總監認為設計尺寸沒有特定的計算公式,一切應以「人」為基礎,盡可能放大尺度,使居住者在使用上既便利舒適,又能保有彈性。
Q5. 常見的尺寸誤區有哪些?如何避免?
對總監而言,尺寸誤區是不存在的,這份自信來自於事前的確認與準備。對TaG Living 創夏設計團隊來說,我們堅持在前期階段就做到零誤差,透過全面了解使用者、深入研究分析,並逐一討論後確定尺寸,確保平面配置時已經精確無誤。總監認為,投入大量時間進行前置作業是必要的,唯有「尺度精準定位」,才能在施工前排除修改可能性,避免現場施作時的調整與變更。
Q6. 哪些尺寸規劃容易與現場施工產生誤差?什麼方式可以減少誤差?
尺寸規劃的誤差多發生在業主對空間大小的想像與實際之間的落差。因此,在洽談過程中,團隊會與業主深入溝通,了解他們對尺度的感受。團隊的設計SOP之一,是在平面配置完成後,準備臨時道具並帶業主到現場觀看放樣,讓他們實地感受高度、寬度在空間中的呈現,確認是否符合期待,從而有效減少尺寸誤差。
Q7. 現今住宅越趨微型化,這對於尺寸的使用是否有產生一些影響?
與其說住宅越趨微型化,總監更認為現今住宅的重點在於提高空間利用率。受到生活型態影響,尺寸的縮放應回歸到「人的使用」面向。以中島為例,一般洗手槽尺寸約80~110公分,但對於不常開伙的使用者,可以縮至45~60公分,將檯面空間留給咖啡機等家電設備;此外,也可規劃雙層中島,將前緣檯面降為73~75公分,以符合舒適的餐桌高度,吧檯寬度則從45~60公分調整為40公分。總監認為,無論空間大小,尺寸比例的調配都應貼近生活,考量舒適度,讓居住體驗更加適意。
常用的桌子高度為73公分,桌椅高度差30公分,當人坐著的時候能感到慵懶舒服又不吊手。
因應使用者喜歡調製手沖咖啡與家人共飲的需求規劃為雙層中島,將檯面前緣高度降為73~75公分的舒適餐桌高度,吧檯寬度也從慣用通則45~60公分改為40公分,更切合利用率與舒適度。
Q8. 專業訓練或實務經驗中,有哪些方式可以提升對比例的敏感度?
即使在工業設計的磨練下,目測精準度已經很高,但總監認為,想提升比例敏感度,必須從日常訓練做起,培養並維持對空間與尺度的興趣。例如,與同事外出用餐時,我們會討論為什麼這張桌椅坐起來特別舒服,細心觀察並記錄高度與比例;旅行時,若某條街道讓人感到舒適,總監會拍照記錄其寬度,持續累積對美好尺寸比例的記憶。當這些經驗內化,比例的體感便會轉化為一種直覺反應,使設計更精準。
沙發的擺放位置、與電視之間的距離以使用者體感舒適為優先考量;吊燈高度則落在80~83公分最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