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永續餐飲革新:解密3D列印與廢物再生設計 part II

在前篇《永續餐飲革新:解密3D列印與廢物再生設計 part I》專欄中,描繪THOMAS CHIEN Restaurant空間設計的靈感起源,從餐桌上的菜餚到餐桌外的室內空間,貫穿「永續」概念,將品牌精神延伸到各處有形的角落。回歸到實際執行面,我們的身旁不乏有著相同永續理念的專家及團隊,郭文毅博士便是其中一位。

顛覆既有方程式

身為成大第一家衍生公司「成大昶閎」創辦人,郭博士透過多年來學術及產業合作資源,持續開創、研發各項本土廢棄餘料的循環再利用,如水庫淤泥樂土、發電廠飛灰到紙廠綠泥等,從研發、推廣、教育,至找尋相應的永續製造方法,建構起台灣循環材料的王國,近來,他更逐步開啟了3D列印與循環材的創新里程,將台灣的生產再製帶入更環保、更友善土地的綠色價值…。

永續製成的綠色解決方案

3D列印的崛起已是你我共睹,過去幾年間,不少國際建造案例為全球建築業掀起一波革命。與傳統建築方法相比,3D列印技術不僅可以減少材料浪費、減緩對自然資源的消耗並降低對環境的負擔。將優勢延伸至後期,還能依照各部件進行相應維護,控管使用的生命週期,以緩解過量的生產需求,達成自然資源的保護。不少品牌看準它的永續製程優勢,深入至用料自由度的創新,多樣化的3D列印永續商品應運而生,如Adidas推出結合海洋廢料製成的Futurecraft 3D鞋款、米其林導入生物分解技術的3D列印未來輪胎…等,挑戰了既往我們對於物品及物料使用的想像。這項推翻傳統製造資源、人力與時間需求的革新方程式,為21世紀的「永續」寫下一個動詞,定義出一項劃時代的綠色方案。

全台第一座循環材3D列印「機台」、全台第一座循環材3D列印「傢俱」

這種永續的綠色製程扣合著我們的理想,提供團隊一個不受時間限制並減緩環境負擔的製造選項,但實際面的不可忽視,總能將理想由雲端拉回現實。在台灣,礙於法規、製造供應商或成本等因素,讓它成為一項還未普及的技術,更遑論想在短期內落實建築或室內結構的操作。但凡事總需要一群人勇於擎起火炬,試著推動開創的力量,否則產業與技術永遠只能於原地踏步,因此,我們和郭博士決定由餐廳內部的軟件—傢俱設計,點燃南台灣的一把小火苗。而在設計實行前,郭博士已於多年內找到循環材供應生產的方針,引導我們在這段綠色開創之旅上的前行方向。

左:永康頡欣工廠內有全台最大列印機供大型印製需求使用。

右:郭博士與頡欣機械共同改造全台第一座循環材3D列印機。

早前,台灣3D列印用料仍不脫塑料、水泥等不環保、高碳排的底材,這種限制也為台灣3D列印劃上一個永續的問號。鑑於此,郭博士不斷構思改革方案,將眼光放在多年來專研的廢棄餘料上,希望能在台灣徹底實踐3D列印的永續製程。然而,台灣並無可供循環材使用的機台,於是他憑藉一份單純的執著開啟合作供應商的找尋,最終在台南頡欣機械公司裡看見一抹曙光。頡欣機械多年來專精於管材、異型材、造粒、塑木等機械設備製造技術,能夠順應循環材印製的特性與需求提供改良,改造出全台第一座供應循環材的3D列印機。這個硬體設備的突破,正式為台灣3D列印的製造方程式開拓不同以往的未來。

當我們有了機台技術的開創、循環廢料的研發,欠缺的是一份實踐經驗與高值化應用的價值核心。我們和郭博士由THOMAS CHIEN Restaurant的在地化及供應鏈本質思考,挑選高雄中鋼集團於煉製鋼鐵時的爐石、佳餚食用後因含鈣量高不利焚化掩埋被視為廢料難題的牡蠣殼,將其研磨成粉,經反覆試驗調配成適當比例,找到取代水泥灌模的硬度,打造出全台第一座無水泥材質,並且全面使用永續循環材的3D列印櫃檯、船型公共椅與餐桌桌腳。這些日常不經意的廢材打破了既定框架,經由一個創新的生產模式,以耐用、環保和可行性的面貌華麗變身,向大眾訴說著土地材料庫與產業技術革新的價值,以永續為題延續各自的意義。

團隊將廢料牡蠣殼和爐石研磨成粉,經由3D列印,為空間打造一系列有機循環傢俱。

3D列印船型公共椅

3D列印餐桌桌腳與櫃檯

本文刊載於室內interior雜誌 2024. 6月號
延伸閱讀:味覺航行
Previous
Previous

Issue|度假宅-自然與舒適的風格營造方針

Next
Next

Journal|永續餐飲革新:解密3D列印與廢物再生設計 part I